兒童版
EN
00000000
大隱隱於市的素人畫家

趙二呆(1917-1995),本名同和,字中平,1917年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鎮江,家中排行老二,個性憨直寡言,家人以二呆暱稱,後自稱趙二呆。享年79歲。幼時父親聘家教傳授四書五經、資治通鑑等古籍,受詩詞的薰陶,有當代文人的性格,畢業於中國西北大學政治系。1944-1946年歷任福建省三元、將樂、林森等三縣縣長。1949年來臺後,隱居於臺中太平鄉。1952年出任臺灣省政府專門委員,1964年升職農工企業公司總經理。1964年以一幅水墨畫為義大利羅馬國立現代藝術館收藏,二呆之名始受國內外藝壇的矚目。1969年提前退休,致力藝術創作。1965-1993年陸續在義大利、西班牙、澳大利亞、荷蘭、法國、日本、韓國、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展出。1985年受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辦事處之邀請,在美國70個城市巡迴個展,同年定居澎湖。1988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因應文建會「田園藝廊」計畫,邀請他入戶澎湖,並提供土地,由趙氏出資設計興建,作為趙氏日後從事各項藝術創作和生活起居的地方,命名「藝奴居」;居住期間完成水墨、書法、素描、西畫、篆刻、雕塑、陶藝、版畫、攝影、詩文等作品。1995年去世後將1,500多件作品全數捐贈澎湖縣政府,「藝奴居」更名「二呆藝館」,成為趙氏專屬展館,每年定期展出。澎湖縣政府將藝館前道路以趙氏本名,命名「同和路」,以感念對澎湖的貢獻。

趙氏在繪畫方面具有天份,學生時期原想考蘇州藝專,因受到家人的阻撓,而未有正式的美術教育訓練;在創作上無固定的技法與素材,亦不受傳統或潮流的限制和影響,作品呈現出無所為而為,極具個性特色,有「素人畫家」著稱。他認為作畫重在精神,畫中沒有內在的意涵,即使再巧妙的工具也無法表達出藝術的創新,又因覺察人生的無常及回歸到自身內在,在散文或詩句的字裡行間不經意流露出隨性和豁達的個性,以及引經據典中展現出淳厚的文學根基。著有《夢痕》、《呆畫呆話》、《二呆水墨》、《十一個二呆》、《人生小品》等書。

  • 趙二呆獨照。(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澎湖縣馬公市二呆藝館提供)
  • 趙二呆獨照。(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澎湖縣馬公市二呆藝館提供)
  • 趙二呆創作時情形。(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澎湖縣馬公市二呆藝館提供)
  • 趙二呆(左一)與父親趙啟騄(左二)、岳父顧祝同(左三)合影。(家屬提供) 趙二呆與家
  • 趙二呆與家人合影,左起兄趙同根、妹趙德汝、母親殷氏、夫人顧振璜、趙二呆。(家屬提供)
  • 1945年10月1日,將樂縣參議會正式成立典禮紀念合影,趙二呆為第一排左起第七,居中。(家屬提供)
  • 1947年3月,林森縣各鄉鎮長歡送趙縣長攝影留念,趙二呆為第一排左起第五,居中。(家屬提供)
  • 趙二呆與夫人顧振璜於畫展前合影。(家屬提供)
  • 趙二呆創作時情形。(家屬提供)
  • 澎湖二呆藝館正式開館,趙二呆為第一排左起第二。(家屬提供)
淵源趙二呆與史博

趙氏自小對繪畫有極濃厚的興趣,長大後對於水墨畫創作更是不遺餘力,從傳統的水墨到西洋現代畫,以簡單的筆墨勾勒出意象,創造出新穎獨特的風格,在1973年受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請,舉辦「趙二呆水墨畫展覽」,展出99幅水墨作品,筆墨溫潤、形簡意賅的作畫風格,其表現尤為令人讚賞。1980年趙氏有了陶藝的夢想,於是開始玩泥巴創作,每每作品隨興而發,順其自然;1985年,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,參加第一屆陶藝雙年展,其作品表現出禪、簡、靜、寂的意境,在眾多藝術創作中,以水墨及陶藝最為人所稱道。1996年趙氏逝世週年紀念,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紀念展,呈現二呆先生創作與生活歷程的紀錄,並出版《趙二呆紀念展圖錄》。史博館收藏趙二呆多種創作共114件,其中109件即為紀念展展畢後家屬慷慨捐贈。

推薦書目
  • 王家鳳,〈二呆先生游於藝〉,臺北:《臺灣光華雜誌》,1983年1月。
  • 王國裕,《二呆藝館典藏圖錄輯(一)》,澎湖:澎湖縣政府文化局,2008。
  • 國立歷史博物館,《趙二呆紀念展圖錄》,臺北:國立歷史博物館,1996。
  • 趙同和,《隱在狂風中的熱情》,臺北:小報文化有限公司,1992。
載入中
無題趙二呆
遊玩時間:
00:00:00
看原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