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延濤(1908-1998),別號慕黃,因其景仰後漢黃憲清高人格,取慕黃之意,1908年7月25日生於中國河南省鞏縣,享耆壽92歲。出身書香世家,自幼資質聰穎,五歲即入小學,導師張春霖贈與《芥子園畫譜》,成為接觸書畫領域的啟蒙。1921年就讀開封第二中學,得美術老師魏復乾在鉛筆、炭筆素描與速寫的指導,接觸西方技法與理論。1925年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,在胡適、錢穆、錢玄同、顧頡剛等帶領下,積累國學深厚根基;隔年參加「造型美術研究會」,獲得胡佩衡賞識,親授中西繪畫理論和技法,奠定日後繪畫基礎。1928年參加「中日美術展覽會」,因一幅水墨畫為日人以4銀元收藏而深獲信心。1932年經胡佩衡推薦進北京故宮博物院,館長馬衡賦予《故宮書畫集》編輯,期間飽覽歷代巨跡,開闊其視野。1934年于右任觀看劉氏北大畢業論文《象聲語之研究》,極為賞識並加以延攬入監察院,擔任私人祕書,委以編纂《標準草書》重任。渡海來臺後,1955年與鄭曼青等友人合組「七友畫會」,開啟臺灣具有組織性、切磋性等藝文雅集的風氣,對提升當時臺灣藝術環境的推動與人文素養,產生正面影響。1956年依據《標準草書》內容,撰述《草書通論》做深入淺出的精闢論述,是中國書法史第一部以草書為主體的專史。1962-1963年與友人創辦「中國畫學會」、「中國書法學會」、「標準草書研究會」,對臺灣書畫藝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並獲頒中國畫學會第一屆金爵獎。1964年于右任去世後,承接《標準草書》工作,並撰寫《于右任傳》,於1967年完成《標準草書》第十次修訂。1989年自監察院申請退休。
劉氏以「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,詩以書法傳」之詩書畫三絕享譽藝壇。繪畫以山水為主,兼及四君子與少數人物畫,且受清初四僧、宋元文人書畫影響,尤其鍾愛石濤和八大山人,作畫表現多用墨筆造形畫山水,筆墨清逸、講究意境涵養,一派文人風骨;書法以兩漢、魏碑為基礎,出入晉唐,後期得于右任啟導,由帖學基礎轉為標準草書,流露出清潤雅逸特質;題畫詩多出自於個人心境而書,以畫寄情,將詩境與書藝融於畫中,展現個人思想與人格,洋溢在字裡行間,與張大千、鄭曼青並稱「畫壇三髯」。
劉延濤清風亮節,視名利如浮雲,對於自己作品極其珍惜,加之受到國立歷史博物館懇切邀請舉辦展覽,於1991年5月,捐贈生平代表作79幅及200萬元書畫材料費,並在作品中將當時心境題詩為記。史博館感念其美意,特舉辦「劉延濤先生書畫捐贈展」;同時,精心出版《劉延濤書畫集》圖錄誌其盛事;以劉氏捐贈款項結合王廣亞先生捐贈100萬元,成立「劉延濤書畫獎學金」,以獎掖後進、培育新秀。2007年舉辦「清潤高節—劉延濤百歲紀念展」,並出版其作品集。2014年史博館與河南博物館聯合舉辦「故園青山-劉延濤書畫特展」,挑選52件為劉氏心繫家鄉有感而發的創作,包括山水畫、花鳥畫和書法條幅。史博館歷年來典藏其畫作品計有109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