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勤伯(1910-1998),名開業,勤伯為字,號繼藕,清宣統二年(1910年)4月26日生於浙江吳興南潯鎮(今湖州市),享年89歲。家中富裕優渥、收藏頗豐,可謂藝術世家,伯父金城、姑母金章皆為民初知名畫家;另伯父金紹堂、叔父金紹坊(西涯)均為清末至民初知名竹刻大家,堂兄金開英為臺灣石化工業催生者,閑餘偶寄竹刻,亦為可觀,史博館均有典藏其三人之臂擱、扇骨等作品。金勤伯自小從金城學畫,金城號北樓、藕湖,為民初中國北方畫壇領袖人物,創辦「中國畫學研究會」及「湖社畫會」,並推薦金勤伯加入,繼藕即「繼承藕湖之志」。後經金章及清宮廷畫家俞明指導,學習宋元明清以降的花鳥、人物傳統畫法;且曾入故宮「古物陳列所」及收藏大家龐元濟家中大量臨摹古畫,造就扎實的繪畫功底與氣度涵養,從花鳥、人物到山水畫無所不精等,既有北宗工筆華麗,亦融南宗生趣野逸。加上畢業於燕京大學生物研究所的專業背景,憑藉對生態物種敏銳的觀察力,花鳥畫造詣尤高,表現出理性科學的細膩與清新精妙,時稱「臺灣書畫界院體花鳥畫第一人」。
渡臺之後,金氏持續在書畫藝術上鑽研與創作,舉辦多次個展及參與全國性大型書畫展覽,並擔任國家多種藝術競賽評審委員,藝術成就卓越為藝壇公認,在引領臺灣現代水墨畫風格形塑與發展有重大影響力。在藝術教育上,金氏先後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、文化大學和國立藝術專科學校(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),作育英才無數,教學用心,不吝將收藏當作授課教材,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;且精心繪製豐富畫稿讓其臨摹,傳授用筆之精妙技巧。並且學貫中西,在保留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,發揮承先啟後的作用,對新水墨畫創作保持開明的心胸,鼓勵學生追尋創新與風格轉變,強調汲古以創新,創造個人藝術風貌與成就,造就多位如胡念祖、孫家勤、喻仲林、傅申等學生,均成為臺灣近當代知名藝術家、收藏家、藝評家,於臺灣畫壇及藝術教育均佔有重要地位。
金氏其字「勤伯」有業精於勤之意,一生致力於創作與藝術教育,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6月為其舉辦「爍古鎔今—金勤伯繪畫紀念展」,籌備期間整理約有近千幅畫作,包括山水、人物、工筆花卉、沒骨花卉等,進行分類、拍照等工作,並結集重要作品出版同名書籍,提供各界觀賞及學術研究參考。同時家屬希望將金氏部分代表作品交由國家典藏,最後共捐贈史博館兩百餘件精品畫作,與史博館其他已入藏作品合計共有266件,在館藏藝術家中為作品佔大宗者之一,故本館特以金氏其生日定為藝術家「金勤伯」日,闡述金氏一生對臺灣近現代畫壇之重要意義,共同緬懷此位前輩藝術家對臺灣藝術界之付出;並精選數件畫作介紹,邀您一同欣賞,認識金氏精妙筆下花鳥、山水、人物之藝術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