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清德(1886-1964),號潤庵,出生於新竹。父魏篤生是日治時期文人,於「啟英軒」書房授課。因而自幼受傳統文化薰陶,又從張麟書學文、曾吉甫學詩,有良好古典文學基礎。但其父亦鼓勵子弟接受新式教育,遂進入公學校、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接受西式教育,成為第一屆畢業生,具有漢、日雙語能力。1910年,聘為《臺灣日日新報》漢文記者,後升漢文部主任,在報上撰述詩作、翻譯、改寫西洋小說、日本歷史小說及發表旅行遊記類文章,在當時文壇極具影響力。除報社職務外,曾參與臺灣文化協會、擔任第三任「瀛社」社長,且是以日人為主體的「南雅吟社」中唯一臺籍人士,著有《潤庵吟著》、《尺寸園瓿稿》等詩集傳世,文才受日、臺雙方文人的肯定。現今,還可於臺灣多處廟宇似臺北天后宮、艋舺龍山寺、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石牆上,看到魏氏之詩文、聯文。1963年更與于右任、何志浩等人一同代表參加「國際桂冠詩人協會」,獲得臺灣「桂冠詩人」的美譽。
魏氏素以詩人及書畫品鑑知名於世,致力於推動藝文發展,在臺灣美術運動萌芽的時期,扮演了宣揚、品評與贊助的重要角色。充分利用記者的身份,在《臺灣日日新報》之「潤庵漫筆」、「忙中讀畫錄」、「忙中讀古錄」及「島人士趣味一班」專欄評論書畫家、介紹書畫金石藝術作品、時人書畫收藏狀況,及往來的中、日文人、詩人訪臺、舉辦畫展的活動軌跡都刊載在報,使之成為當時文化活動的重要平臺。其個人則喜好收藏傳統風格的書畫作品,主要為兩大類,如甘國寶、謝琯樵、呂世宜等清代寓居臺灣文人的作品,另外因其平日往來接觸的多為中、日、臺政治家、學者、記者、詩人等知識份子,常以詩文書畫贈答,以致收有當時亞洲書畫家的水墨、書法作品,如日下部鳴鶴、山本竟山、鹽月桃甫之輩。為日治時期仕紳、書畫家、詩友等名士往來活動概況,不同文化價值交流留下歷史印記。
-
約1910年入報社後攝,青年時期魏清德寫真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12)
-
1932年間,中年時期魏清德寫真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12)
-
約1960年間,晚年時期魏清德寫真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14)
-
1909年攝於新竹家門前,魏篤生家族照,後排右一為魏清德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50)
-
1938年攝於家門前,魏清德家族照,前排右二為魏清德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59)
-
1934年攝於圓山神社鳥居前,長子魏火曜結婚,前排左起第十為魏火曜、十三為魏清德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56)
-
1939年攝於圓山神社,次子魏炳炎結婚,前排右起第六為魏炳炎、八為魏清德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61)
-
1929年新竹書畫益精會第一回全島書畫展覽會紀念寫真,前排右一為魏清德、二排右六為尾崎秀真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73)
-
1952年瀛社迎春雅集,前排右一為魏清德、右五為于右任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78)
-
1960年魏清德父子與于右任合影,左起魏炳炎、魏清德、于右任、魏火曜。(魏拙夫先生提供。黃美娥,《魏清德全集》,臺南:國立臺灣文學館,2013,頁82)
<
>
淵源魏清德與史博
魏氏家屬分別於2005、2007及2012年捐出共338件書畫文物贈予國立歷史博物館,包含明清至現代中、日、臺及其本人的書畫作品,其中書法數量占最大宗。加上史博館另藏有一件《隸書中堂》,為魏清德撰句,陳蓁書寫之作品,史博館有關魏清德舊藏及相關書畫文物共339件。除了明清至近代文人墨客的珍貴書畫外,尚有沈葆楨、梁啟超等手卷信箋,具有歷史研究價值。史博館亦於2007年舉辦「魏清德舊藏近代書畫捐贈展」與同名座談會,探討魏清德先生生平事蹟、收藏精品與當時藝文界之交流等,並出版《魏清德舊藏書畫》一書供各界參閱。感念魏清德對臺灣早期美術界的卓越貢獻及家屬慷慨捐獻家藏,讓各界有機會一窺珍品,史博館特將其加入史博館藝術家日系列活動,以其生日9月13日為「史博魏清德日」,邀您一同揭開從傳統過渡到現代化過程中,臺灣文人藝術思考、品味與當時代的藝術圖像。